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六 )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 , 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 。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
他们脸对着大地 , 背对着蓝天 , 下面如同笼蒸 , 上面如同火烤 , 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 , 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 , 因为这是“虎口夺粮” , 时间必须抓紧 。
天气如此之热 , 白天又如此之长 , 而人们却竭力苦干 , 就怕浪费一点时间 , 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 , 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 , “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
笫三层八句 , 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 , 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 , 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 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 , 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 , 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 , 这样做十分累 , 收获却很少 。
但她没有办法 , 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 , 还有麦穗可捡 , 换作别的时候 , 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 , 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 , 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 , 把家产 , 土地都折变了 , 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
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 , 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 , 无地可种 , 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
第四层六句 , 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
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 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 ,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 , 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 , 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 , 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
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 , 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 。
赋税是皇帝管的 , 作者无法公开反对 , 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 , 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 , 除了刈麦者之外 , 却还有一个拾麦者 , 而且作者的关...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 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 , 小麦覆(fù)陇(lǒng)黄 。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  ,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 。
相随饷(xiǎng)田去 , 丁壮在南冈(gāng) 。
足蒸暑土气 , 背灼(zhuó)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pín)妇人 , 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 , 左臂悬敝(bì) 筐 。
听其相顾言 , 闻者为(wèi)悲伤 。
家田输税(shuì)尽 , 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 , 曾(céng)不事农桑 。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 , 岁晏(yàn)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kuì) , 尽日不能忘 。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1)刈(yì):割 。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 , 田埂 , 这里泛指麦地 。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
覆:盖 。
(4)妇姑:媳妇和婆婆 , 这里泛指妇女 。
(5)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
荷:肩挑 。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
(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 。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 , 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
观刈麦(1张)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
(8)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
(9)南冈: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