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江汉( 二 )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杜甫《月夜》)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动衬静是反衬 。
练习: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以乐景衬哀情 。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
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 。
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
练习: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诗歌鉴赏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流落征南将,曾驱十...前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诗人为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抒发了对其身世的同情与对时局的讽刺,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诗词赏析2005年中考诗词鉴赏题荟萃昆明市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答案:D四川攀枝花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3分,每空1分)如 梦 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2)作者采用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答案:(1)叶的茂盛 花的凋零 (2)委婉含蓄新疆乌鲁木齐市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