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的诗词( 五 )


伴随着阵阵有节奏的轰鸣,浪花欢笑着、跳跃着,顽皮地在游人脚下欢嬉 。
人们踏着略带湿痕的细沙,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天然图画 。
真美啊,天涯海角,每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发出由衷的感慨和赞美,哪里寻觅得到半点古人留下的“身在天涯思故乡”的愁绪和凄惶?古人也真够可怜的,那个时候,交通闭塞,行千里路也只是骑瘦马、坐牛车,乘小船,够不着的也只有光着脚丫子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路艰辛,一路凄惶 。
而远离中原、“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历来被视为未经开化的夷蛮之乡,瘴疠之地,达官显贵视之畏途,久而久之,便成了谪贬官员和失意文人的流放之地 。
远客至此,似乎到了天地之尽头,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 。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流放到潮州,就发出了“雪拥兰关马不前”“来收吾骨瘴江边”的哀鸣;唐代宰相李德裕贬谪海南,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受贬谪的遭遇;他从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后写了一首《登崖州城作》诗:“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
宋代名臣胡铨更是感慨“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也正因为历代名人的频繁光顾(宋代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曾谪居海南,至今犹有“怀苏亭”纪念他),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天涯海角才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 。
这里海水澄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 。
“天涯”、“海角”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 。
史载,“天涯”两字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铭刻在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岩石下方有郭沫若咏“天涯海角”的三首诗题刻;“海角”两字刻在“天涯”右侧一块尖石的顶端,据说也是清未文人题写,可惜字写得小了一点,位置也比较隐蔽,气势就比“天涯”差了许多,这两块巨石通称为“天涯海角” 。
离“天涯”摩刻左侧几百米,有一尊高大独立的圆锥形巨石,通高7米,这就是“南天一柱”奇景 。
它擎天拔地,有独立南天之势 。
“南天一柱”四个大字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
据说“南天一柱”还有一段不俗的来历:远古时候,烟波浩渺的南海海面恶浪滚滚,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个仙女见状,悄悄地离开天宫,并立于南海波涛之中,为渔民捕鱼镇海导航,滔滔大浪立刻平息了下来 。
王母娘娘发现此事后,马上派雷公电母把两仙女抓回治罪,但两仙女不肯从命,宁肯化为一座双峰石,倔强地屹立海边 。
王母娘娘闻讯大怒,命雷公把双峰石炸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了“天涯海角”旁边,从此岿然矗立海边,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奇观 。
传说自然是假的,但天涯海角确也因为“南天一柱”而增辉 。
古时关于岳麓山的诗有哪些?最好写出诗句 谢谢啦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唐】杜甫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清 欧阳厚基《岳麓爱晚亭》 一亭幽绝费平章,峡口清风赠晚凉 。
前度桃花斗红紫,今来枫叶染丹黄 。
饶将春色输秋色,迎过朝阳送夕阳 。
此地四时可乘兴,待谁招鹤共翱翔 。
柳宗元 《望湘亭》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人回 。
半山亭原名半云庵,何时改此现已无可考 。
过去有一个在亭中休歇的烧火僧,作了一首诗: 山半山庵名半云,半亩半地半崎钦 。
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