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芜湖诗词( 五 )


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 。
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 。
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 。
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 。
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
皇甫冉 【初出沅江夜入湖】 放溜出江口,回瞻松栝深 。
不知舟中月,更引湖间心 。
严维 【状江南·季春(共十二咏,丘丹等同赋,各见本集)】 江南季春天,莼叶细如弦 。
池边草作径,湖上叶如船 。
顾况 【临平湖】 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节 。
船影入荷香,莫冲莲柄折 。
戴叔伦 【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 。
日向江湖老,此心谁为论 。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 。
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 。
直须台上看,始奈月明何 。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湖】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
张仲素 【春江曲二首】 乘晓南湖去,参差叠浪横 。
前洲在何处,霜里雁嘤嘤 。
白居易 【庾楼新岁】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
白居易 【湖上夜饮】 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 。
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 。
施肩吾 【句】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 。
(赠临平湖主人) 李商隐 【柳枝五首】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
薛莹 【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
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
李群玉 【放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
温庭筠 【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 废砌翳薜荔,枯湖无菰蒲 。
老媪饱藁草,愚儒输逋租 。
皮日休 【秋江晓望】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
陆龟蒙 【南塘曲】 妾住东湖下,郎居南浦边 。
闲临烟水望,认得采菱船 。
司空图 【杂题九首】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 。
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 。
韩偓 【效崔国辅体四首】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 。
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 。
可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
钱珝 【江行无题...
望天山门 李白1、作品是《望天门山》,不是《望天山门》 。
2、原文: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3、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
楚江:即长江 。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开:劈开,断开 。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
一作“直北” 。
回:回漩,回转 。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
出:突出,出现 。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
白话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
4、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