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词( 六 )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 , 墨笔酣畅 , 因是诗稿 , 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 , 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 故后世称“杜樊川” 。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 , 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 , 以气为辅 ,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 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 , 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
在诗歌创作上 , 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 , 并称“小李杜” 。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 , 题材广阔 , 笔力峭健 。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 , 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 , 婉曲而有余味 。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 , 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 , 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 , 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 , 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 , 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
[编辑本段]杜牧诗集 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 , 玉珂瑶佩响参差 。
浮生恰似冰底水 , 日夜东流人不知 。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 流水无情草自春 。
日暮东风怨啼鸟 , 落花犹似坠楼人 。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 , 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烛有心还惜别 , 替人垂泪到天明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 , 闲爱孤云静爱僧 。
欲把一麾江海去 , 乐游原上望昭陵 。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木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 楚腰纤细掌中轻 。
十年一觉扬州梦 , 赢得青楼薄幸名 。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卧看牵牛织女星 。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 , 豆蔻梢头二月初 。
春风十里扬州路 , 卷上珠帘总不如 。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旅宿 旅馆无良伴 , 凝情自悄然 。
寒灯思旧事 , 断雁警愁眠 。
远梦归侵晓 , 家书到隔年 。
沧江好烟月 , 门系钓鱼船 。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  数骑渔阳探使回 。
霓裳一曲千峰上 ,  舞破中原始下来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 , 倚天楼殿月分明 。
云中乱拍禄山舞 , 风过重峦下笑声 。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 , 不占园中最上春 。
桃李无言又何在 , 向风偏笑艳阳人 。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 阁下宛溪 , 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 ,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 , 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 , 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 , 参差烟树五湖东. 卷一(二十七题 , 二十八首): 感怀诗一首 杜秋娘诗并序 郡斋独酌 张好好诗并序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李甘诗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