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古诗词翻译( 六 )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黄河颂》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独唱:杨鸿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众宾团坐 。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既而儿醒,大啼 。
夫亦醒 。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
两儿齐哭 。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
丈夫也被吵醒了 。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