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月末有啥说法,冬在尾是什么意思( 四 )


文章插图
4、冬至有什么风俗?冬至团亦称“冬至丸” 。汉族冬至节食品 。流行于南方地区 。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 。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西施浣纱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 。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 。苏州自古有句俗话 , 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 , 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 , 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 , 八月糍团 , 九月初九重阳糕 , 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 。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 。”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进补 , 春天打虎” , 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 。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 。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兴旺了不少 。一家小型藏书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卖出八只羊,对食者而言,无论是烧、焖、炖、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补身体,实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羊肉粉汤
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 。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 , 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 , 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 , 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 , 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 。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 , 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 。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 。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 , 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 , 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 。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 , 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福建:“冬至暝”搓丸“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 。”这是冬至一首儿歌 。《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米为丸 , 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 。”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冬至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