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月末有啥说法,冬在尾是什么意思

1、冬在尾是什么意思冬在尾说的是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月末 。
相应地还有“冬在头”“冬在中”,说的是冬至分别在十一月的月初、月中 。“冬在尾,倒春寒”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底,那么来年开春要预防倒春寒 。而接下来的时间,气温不会太冷 。
在古代,冬至的地位更重要 。古人的诗词就有不少提到冬至,比如说“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这就是大诗人杜甫的诗句 。这些俗语是古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 , 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世人不断完善,至今也很有道理 。
传说故事
冬至,又称“日短至”、“日南至”等,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 。坊间流传“冬至一阳生”的说法(记述在《恪遵宪度抄本》等作品中) 。其实严格来讲,“阳”有阴阳概念的阳与太阳的阳 。冬至后,太阳高度回升,而非“阴阳”概念中的阳气回升 。
冬至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这天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 , 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 。“阴阳五行”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 。
冬至又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反映的“阳”,是太阳的阳,而非“阴阳”概念的阳 。

冬至在月末有啥说法,冬在尾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哪个时候?俗语说:“冬至在月头 , 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 。”
民间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 , 推测往后的天气 。
冬至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一天,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后便开始“数九” , 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

扩展资料
跟冬至有关的谚语
1、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
这里的黑主要是指天气的阴晴变化 , 而疏则是指阴晴天气出现的频率,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冬至的时候如果是阴雨天的话 , 那么过年的天气就会比较晴朗,而如果冬至的时候是晴天的话,那么过年的时候就阴雨连绵的天气比较多 。
2、立冬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 。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那天有雨的话,那么一整个冬天雨水天气就会比较多 。如果立冬那天天气晴朗的话,那么一整个冬天都是晴天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