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月末有啥说法,冬在尾是什么意思( 五 )


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 。这天傍晚,家家厅堂上红烛通明 , 灯光如昼 , 寓意事业辉煌 。桌上以红柑为“果岳”(即是把红柑堆叠成小山岳状,故名) 。红柑的最顶层插上“三春”(即民间剪纸者用红纸剪成福禄寿的纸花)一支,用红纸条封腰的箸子一副(十双)和生姜、板糖各一块,一家人洗手面,家长点烛上香,放了鞭炮 , 开始“搓丸” 。所搓的“丸子” , 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则是搓红色丸子 , 以示家中添丁 , 家道会更红火 。这时,女的穿上红衫,在灯光下分外耀目 , 孩子们笑口开颜,天真活泼 。大家一齐围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孩子们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跃跃欲试” 。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 。其中最有兴趣的是:大人有的在捏元宝、聚宝盆;有的在捏小狗、小猪,取“运气好,狗仔衔元宝”及“做狗 , 做猪,做元宝”的俗谚,寓有“财源广进、六畜兴旺”的意思 。孩子们对小狗、小猪最有兴趣,欢呼“阿公在做狗”、“阿爸也在做狗”、“妈妈、奶奶都在做猪!”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有的搓只有豆粒大小的“喜鹊丸”(俗叫“客鸟丸”) 。孩子们搓来搓去总是搓不完,有扁扁的,也有长长的,连他自己也觉得好笑起来 。有的把米祭弄在眉毛上,鼻子上,真是可笑又可爱 。如孩子把丸子落下地上 , 要叫孩子把他捡起来,吹去沾上的灰尘 , 不然的话,今后会长得丑 。其意是在教育儿童从小就要爱惜粮食 。“搓丸”毕 , 把“丸子”放在“大笠孤”之中,扣上盖子,摆在“灶公”灶前过夜 。冬至的夜最长,而孩子们爱吃“丸子汤”,睡不着,天未亮,就吵着妈妈要吃“丸子汤”,故有“爱吃丸子汤 , 盼啊天未光”的童谣 。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 , 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热的“甜丸子汤” 。把它祭祖后,全家人分而食之 。要把“丸子”粘在门框之上,以祀“门丞户尉”,保一家平安 。还要把“(饲)喜鹊丸”丢在屋顶(一般是12粒 , 闰年为13粒 , 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鹊来争食时 , 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寓意五福临门 。冬至早,一家人带着“丸子”、水果、香烛、纸钱等上山祭扫祖墓 。因为冬至节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扫墓节 , 所以扫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阳两节的为多 , 寓慎终追远之意 。冬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