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粽子的来历(16)


什么人不适合吃粽子
粽子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专家还建议一些人最好别吃粽子 。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 , 属油腻食品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 , 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 , 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
吃粽子需要注意什么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 。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左右,热量约为400至500卡路里 。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

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粽子的来历

文章插图
4、粽子名字的由来是什么,粽子的来历简介1.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粽子由来已久 ,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 , 已有“粽子”的记载 , 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
2.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 。
3.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 , 而称粽子了 。
4.因地区不同,从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 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
5.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
6.粽子的名称也经过很多变化,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 , 也叫角黍 。
7.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
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粽子的来历

文章插图
5、粽子的来历“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 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同时期出现少量裹馅粽子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 。
粽这食品很早就流传开来了,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土记》 , 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 , 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 。据考证,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