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

老子曾经说 , “太上 , 下知有之 。其次 , 亲而誉之 。其次 , 畏之 。其次 , 悔之 。信不足 , 焉有不信 。犹兮其贵言 , 功成事遂 , 百姓皆自我自然 。”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 , 最好的政府(统治者)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 , 老百姓知道他的存在就可以了 。好政府是很少发号施令的 , 但又能“功成事遂” 。今天说的并不是老子 , 而是经济学之父誉称的亚当斯密 , 他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 。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说法 , 至少300年内 , 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 , 不会有人小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 , 他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 , 确定做到了“有七分证据 , 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态度 , 而这种治学态度正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缺少的态度 。所以 , 熊彼得说亚当·斯密注重实际 , 将各种不同的数字与因素一并考虑 , 对以后作为抽象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 , 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出发点是利己心 , 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 , 这是人性的自然想象 。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的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 , 小说第十一回里描述了君子国里的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 , 却讨恁般低价 , 教小弟买去 , 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 , 方好遵教 。若再过谦 , 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 , 敢不低本 , 但适才妄讨大价 , 已觉厚颜 , 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 , 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了?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 。俗云:“漫天要价 , 就地还钱” 。令老兄不但不减 , 反要增加 , 如此克己 , 只好请到别家交易 , 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有说到:“老兄以高价讨贱价 , 反说小弟克己 , 岂不失了“忠怒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 , 放为公道 。试问哪个腹中无算盘 , 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 。”谈了许久 , 卖货人执意不增 。隶卒赌气 , 照数讨价 , 拿了一半货物 。刚要举步 , 卖货人哪里肯依 , 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 。路旁过两老翁 , 作好作歹 , 从公评定 , 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 , 这才交易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