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 六 )


寒假期间 , 拜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的经济学家 , 他的《国富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无论他说的是从谁的角度出发 , 对于现在的我看来 , 了解到了当时的很多经济因素和状况 , 使我也可以从历史背景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 。
只看了第一章的论分工 , 深受震撼!200多年前就对社会协作的规律及其意义有着深刻的洞悉 , 使我对西方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7世纪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 结束了人类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社会 , 步入了现代社会 。其之前普遍是靠人的双手及简单的工具劳作 , 生产力非常极其低下 , 整个社会发展及生活节奏非常缓慢 , 而人的思想相对也是呆滞不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机 ,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不少先进工具 。如火车 , 轮船 , 蒸汽抽水机等大幅度提高生产率 , 大批的工厂开始出现 。至此世界的发展节奏明显加快 , 而人的思想也大踏步的进步 , 那个年代也出现了诸如牛顿这样的很多伟大人物 。亚当—斯密提出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就在这大背景下产生了 , 他的观点深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可谓生逢其时 。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 , 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 , 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 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 , 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 。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 , 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 , 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 , 所以就有了交换 。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 , 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 , 而分工的原因 , 不用说 , 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一个人抽铁线 , 一个人拉直 , 一个人切截 , 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 , 一个人打磨另一端 , 以便装上圆头 。要做圆头 , 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 。安装圆头 , 涂白色 , 乃至包装 , 都是专门的人员在操作 。这样 , 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 。做出来的数量远远高于每个人单独做完全部工序的数量 。最后的精炼总结: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浪潮下 , 这种思想是否还能适应如今的个性化需求尚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