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 二 )


茅于轼先生讲完这个故事给我们两点思考 。第一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 , 都是各方偏袒自己利益引起的 。因此 , 我们常常的错误认为 , 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于自己的利益 , 争论就不会发生 。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 。恰恰说明了把关心别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 同样会有争论 , 我们同样得不到一个和谐的社会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 , 在现实的商业交换中 , 买方和卖方通过讨价还价 , 最终会达成协议 。而在君子国这个人人为他的社会里 , 讨价还价根本不可能存在 。小说不得不借助两个过路的老翁来调解矛盾 。这里包含着一个极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双方同意的均衡点 , 而以利他为目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同意的均衡点 。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 , 而利他则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 。从动态的变化来看 , 它最终必定转变为“小人国” 。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合专门利己 , 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 。当君子们吵的不可开交时 , “小人”跑来用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 。长此以往 , 君子国将消失 , 被“小人”国替代 。从这一点看 , 人是利己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 。第二 , 只要是交换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环境 , 使自己活得更舒服体面 , 如果没有这点动机我们为何要交换?我们有过交换经验的人都知道 , 交换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产生交换 , 而君子国有了市场 , 而通过市场的交换却是“利他”行为 , 这种动机显然是矛盾的 。借用茅于轼先生有趣的例子 , 我们明白了亚当·斯密的理论为何是建立在人性自利基础之上了 , 只有人人自利 , 交易双方才能有均衡点 , 才能构件一个和谐的社会 。

《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


《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国富论》是经济学史上的一部经典 , 是一部具有深远经济学思想影响的典籍 , 这不仅仅是亚当斯密一个人的经济学思想 , 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国富论》的内容是何其的博大精深 , 寒假过于短暂 , 加上自己的才疏学浅 , 无法用自己的文字去完全阐述其博大的思想内容 。这里只根据自己对此书的愚见 , 做简单的文字描述 。
《国富论》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简称 , 本书作者是亚当斯密 , 本书主要讲的是分工、市场形成、货币形成、经济组织建立、经济贸易产生等经济学现象产生的历史渊源 , 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 , 国民消费剩余和不足产生了交换 , 国民各自的生产技术差异和对商品消费的偏好以及消费欲望的差异是社会分工产生的重要原因 , 国民为了交换的方便在寻找一种能够自由兑换任何生活需要品并且这种自由兑换品不会变质和不易磨损和使用方便的需要于是金属充当货币的现象产生了 , 这也是货币演进的新开端 , 金银的价值不在限于装饰品的使用价值 , 而是以一般等价物的身份登上了经济市场的舞台 , 正如马克思所说金属天然不是货币 , 货币天然是金属 , 国民的剩余物品和急缺物品的销售和购买从起初的一一交换的零星交换或者局部交换到后来这种交换不在适合国民生活发展或者说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速度 , 于是集中的市场出现了 , 随着分工、货币制度和市场的形成经济组织也相应建立 ,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生产技术的发展等原因国内资源禀赋的差异逐渐明显日渐成为国民财富增值的制约因素 , 这样国家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