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 八 )


如果他们不分工合作 , 不由每个人专门操作某道工序 , 那么不论他们怎样努力 , 一天也不可能造出20枚针 , 说不定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
凡是能够分工的工作 , 一旦使用分工制 , 就能够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 。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就是因为改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模式为流水生产 , 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击败竞争对手 , 占据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
上述的例子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比较遥远的 , 不能亲身体验那种分工的效果 。就拿我们平时在家做饭来举个例吧 。过节时家里都会做一顿丰盛的大餐 , 如果这个时候只由妈妈一个人负责煮饭做菜 , 那她大概就得从中午开始忙活 , 不然是不够时间煮大餐的 , 但是如果全家出动 , 妈妈负责炒菜 , 爸爸负责杀鸡 , 姐姐负责切菜 , 我负责洗菜 , 全家人分工合作 , 那么很快就可以煮出一顿美味的盛宴 , 而且所需时间也不多 , 可能只需要妈妈一个人工作时的四分之一的时间 。这就是分工合作的高效率 。
我们现在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是前人留下来的知识 , 而斯密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却是他从生活中工作中认真观察 , 分析研究出来的 。在《国富论》一书中 , 斯密充分的展示了他站在时代前端的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发现和体会认识 。
《国富论》这本书中值得好好品味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 , 我现在只能看到很表面的一层 。它不是我只读那么一遍就能深入了解的 , 在以后 , 我还会好好的再次研读这本书 , 希望有兴趣的各位同学 , 也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吧 。

《国富论》读后感怎么写?


我利用寒假时刻阅读了由有“现代经济学之父”美誉的亚当 。斯密著作的《国富论》 , 觉得《国富论》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
之前我领悟马克思理论时 , 马克思认为:工人每一天的劳动一部分是必要劳动 , 这是工人的酬劳 , 是供工人维持自我和家庭生活的;而另一部分劳动是剩余劳动 ,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 , 这部分是资本家资本积累的源泉 , 资本家正是透过不断的增加生产剩余劳动的时刻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其实我当初在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 , 会有这么一种思考:工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获得了工资 , 那么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也监督和指挥工人的劳动不是也就应获得必须数量的报酬吗?之后看了《国富论》 , 其中亚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