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味怎么写?( 八 )


然后看看名称 , 居然有“猪圈火锅!”起名也如火锅 , 如重庆人一样随意 , 豪放 。我问爸爸火锅是怎么来的 , 爸爸说:“是因为重庆山高路窄 , 古时在重庆有很多船夫 , 他们帮人们做体力活 , 人们在码头交易猪牛肉 , 就把不要的猪内脏给船夫们 , 再由于重庆湿气重 , 需要辣椒除湿 , 船夫们就发明了火锅 , 把猪内脏放进火锅中煮 , 配上调料 , 十分美味 , 于是火锅得以传开 。”

家乡味怎么写?


我的家乡在东北 , 松花江上 。
旧历的年底 , 北国是注定被冰雪裹挟的 。白茫茫的一片大地 , 驰骋着尖锐呼号的狂风 。掀刮着厚窗子作响 。在这样无情的清冷与寂寥中 , 窗上的红窗花 , 传递出的炽热 , 也就成为了珍贵的“冬日暖阳” 。
窗花准是在年三十儿的下午诞生的 , 孩子们帮着把闷菜端进锅 , 菜板盖帘收进厨房 , 便拿着早已齐备的画笔、剪刀 , 跟上奶奶 , 围在桌边儿看一大幅红宣纸被奶奶裁成周正的几半 。蓄积了一年的期待 , 孩子们挽起衣袖 , 比着模子勾线 。
闷菜的香味弥漫 , 惹得学手艺的孩子们直咽口水 , 却还是不服输似的 , 强忍着味蕾蠢蠢欲动的诱惑 , 抿起嘴更赶紧地摹 。“小馋猫儿 。”奶奶看着我们 , 痴痴地笑 。
镂空用的是刻刀 , 我忍着耐性 , 一点一点的镂刻 , 只把手攥的生疼 。抬头休憩 , 正望见奶奶 , 背依着夕阳 , 不疾不徐 , 用细剪子一点点推移 , 指尖游弋 , 在每个红色的镂空里 , 倾注着爱与心血 , 落日的余晖为她镀上一道金边 , 当年的记忆大多早已朦胧了 , 只有这幅画面清晰的记着 。
最终大功告成 , 展开窗花的那一刻 , 孩子们欢呼着 , 亲手贴上提早选好的窗子 , 又退远几步左右端详 。饭食开锅 , 将蒙蒙的白雾晕染开来 , 与窗子上的赤红融合在一起 , 磨合出满屋子浓浓的喜气……
关于东北家乡的记忆停在了幼时 。后来桌边那群馋嘴的小孩儿长大了 , 走远了 。
小桌旁 , 动静不如往常大 , 有些静悄悄 , 奶奶在剪窗花 , 剪几刀 , 停几下 , 抬头愣愣看着别处 , 直到纸张的撕裂声把她惊醒 , 窗上从此缺了几件稚拙的作品 。让人无法释怀的儿时的家乡味 , 除了记忆与梦 , 又能到哪儿去见上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