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怎么写?

一直以来,喜欢季羡林老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意蕴深远 。今天,再次拜读了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 。
熟悉老先生的人,应该对这篇文章有所了解 。老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深切的怀念了自己的母亲,至于他所谓的永久的悔,用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他只在家乡生活了六年,之后便离乡背井 。先生总在想等自己有一天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了,就把母亲接来,享自己的福 。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先自己而去,那一年回家,见到的是母亲的棺木,仅一层薄薄的棺材板,却把母子俩相隔于天上人间……
先生说:“为母子一场,只留得面影迷离,入梦浑难辨 。”这忽然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祖父 。我的祖父,这辈子也是个苦命的人,他甚至没能像老先生那样,至少见过了自己的母亲 。在祖父出生后的几个小时,他母亲便撒手人寰了 。那个年代是没有相机的,如今,提起祖父的母亲,他真真是没有一点儿印象 。祖父的父亲后来娶了个继母,偏偏继母心肠不好,只管照顾自己的亲骨肉,全然不管不顾我那可怜的祖父 。我的祖父啊,一辈子都没能感受过母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先生说这话正应在了他身上 。想想自己,从小到大,父母亲为这个家奔忙,自己却一直无以为报 。现在上学,吃父母的穿父母的,不知道哪一天,才能报答他们的爱子情深 。
像我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大多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时尚的挂饰,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喜欢把自己当作自己宠爱的公主 。其实,想想母亲,也许我们喜欢的也正是她喜欢的呢 。如果她可以自私一些,不为我们的学业担忧,不为我们的健康担忧,不必把帐目管理得紧紧有条,不必家庭工作两头兼顾,情况又会怎样呢?她身上或许就是漂亮的靴子衣裤了,而不是今天的拖鞋加围裙……
孩提时代,总认为母亲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慢慢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想要独立、想要自由,也就变得自傲了,叛逆了 。总以为翅膀硬了,可以飞了 。不懂得体会母亲的语重心长,还自以为是地把它当成毫无意义的唠叨,竟然好意思口口声声说着:“这就是代沟!”
呵呵,现在,终于是长大了 。虽然未为人母,还不能够很深切的感受到母亲的种种感受,但是,离家远了,也懂得想念了 。想想自己的不成熟,再想想母亲的包容与忍让,忽然很有感慨:母亲,永远的至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会有很多人能够明白这句话,同时明白自己该做的……明天,又一个母亲节,愿我的母亲,安好 。也愿天下的母亲,安好 。

《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