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怎么写?( 二 )


今日,葵巳年七月又二于重师大图书馆 。因缘巧合得季老《赋得永久的悔》读之 。季老之文,真情实意,感人肺腑,不由热泪盈眶 。
这文章名是一位好友给季老出的题目,深得季老心怀,并爽快予以作文 。季老谈到属于他的“永久的悔”,那就是对于母亲大人的深深的愧疚抱歉 。熟悉季羡林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六岁便“离家出走”,离开自己的父亲,母亲,跟着叔父念书,当高中教员,后来去国外留学,去北大开设西洋文学系 。但记忆中关于自己母亲的记忆却是少之又少,仅有的几次就是回家奔丧,而最后一次就是回去给自己的亲生母亲奔丧,连遗容都不给他一睹,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吗?在后来他听人说起母亲的原话“早知道这一走再也不回来,说什么也不让他走啊!”不仅热泪盈眶 。
母亲眼里总是满怀泪水,心里饱含着痛苦 。这种情感,把我们深深地渲染 。该文前半部分属于叙述性的,最后几段抒情,但其情深深意浓浓,虽只有那么几个字但已足以征服所有有情之人的内心 。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季老的一个公益宣传片,广告词很简单,那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说也成了他心中最深的愧疚的表达 。可能你会问我为什么我会对这篇文章那么地推崇 。是因为我有同样的经历吗?不是的,我的父母都还健在,没有那种担心 。可能真正地说起来就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件事情:今天,在幺姨的空间看到了父母的照片,我哭了,为父母的岁月和他们所要面临的残酷的现实而伤怀 。他们经受了太多的辛酸,为我们而经受 。
在我的印象之中,总是尽力去构造一幅美好的图景,父母兄弟之间和谐美好,他们身体好,无病无灾无磨无难 。直到现实的出现,我才知道他们已经憔悴到了何种地步 。今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衰老,长达30年之久的漂泊,辛苦持家,往日那谈笑风生,潇洒的父亲变得那样的邋遢,那样惹人怜悯,往日那么爱美的母亲变得截然不同,变成了自己最不愿意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那种形象 。
我不因此而对他们有丝毫的厌倦,因为我爱他们,胜过爱我自己的生命 。似乎说得和季老的“赋得永久的悔”有点儿远了,其实不是的,这才是我想要说的内容,才是我想要表达的情感 。
和父母通电话,总能感受到一种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无法回避的疲惫,是的,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疲惫的身体,心理呢!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我现在拥有的是一无所有 。只能给他们说,我过得很好,钱够用了,学习很好,我的一切都很好,你们不用为我担心,你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定要吃好,休息好 。天知道,他们依旧还是那么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着 。因为家里还有两个需要钱的孩子,没有钱,没有辛苦地付出,孩子就寸步难行,所以什么样的工作,也无论多么地辛苦,只要能挣到钱,咬牙拼命也要去做 。这就是我的父母,平凡而伟大而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