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读书笔记如何写?( 五 )


谈到这本书,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它的作者,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1861~1947),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 。他对教育理论感兴趣,曾把1912~1928年发表的一系列讲演编辑成《教育的目的》(1929)一书,他反对把教育仅仅看成做促进发育的观点 。与杜威和沛西能一样,赞扬理智和卓越 。强调“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那么,也就是在这本书中,作者充分阐述了其教育思想,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应充满生活与活力,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 。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的思想对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价值,下面,我们试对其干点做简要分析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只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还是进行知识的传递?那么什么是文化?怀特海说: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 。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育要培养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 。
这时,我总是要想起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想起那一代文人学者百家争鸣的景象,想象这些文人学者在各大学堂教学时满怀的理想、激情 。我想这跟怀特海所说的文化是相应的 。他要的是教师这样的满怀理想、充满激情投入的教育生活;他要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思想、自身感受美、自身情感认知等融入教学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思想活动,才是文化的传承 。这就相当于人们对理性的探索,当社会形态更趋向于合理化的时候,人们对非理性的探寻 。
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很多学科,每门学科教那么一小部分,其结果就是消极的接受一些没有活力的火花照耀的、没有联系的概念 。儿童教育中所教的主要概念要少而重要,还要是它们尽可能集合成各种组合 。儿童应该使这些概念成为他自己的概念,并且应该懂得这些概念此时此地在他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应用 。儿童应该从他一开始受教育就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如今知识的细致、分化,科目的精确、分类,人们忘记了当初追寻这些知识时的理想和激情,敢于固化经验的教授,强调理性和精确,这正是怀特海所言的“呆滞的思想”(事实上,这和怀特海后面所说的自由—纪律—自由以及浪漫—精确—浪漫的循环是相对应的 。科学的发展呈现这样的一个循环,但当至精确时期时,却容易因精确而留恋,导致经验的僵化) 。因为科目细致的分类,所以强调不可教太多的科目、所教科目必须透彻 。这使我想起现在各个学校因为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不紧密而导致学生学不好达不到理想水平的现实 。现在很多专家要求老师研究一门学科就要研究的透彻,那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且有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