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读书笔记如何写?( 六 )


征对教师学科研究不精的问题,怀特海论述了科学及知识的有限性,强调经验及思想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而且还要付诸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能够与其它有用的思想融为一体 。另外,强调科目的整合,但贯穿的思想概念要少而精;儿童的自我发展最重要,应该体验发现的乐趣,理解思想概念并应用现实生活,面对现在、理解现在,现在包含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 。也就是说,现在是过去慢慢形成的,但却又是未来形成的基础 。所以,怀特海强调,要使知识充满活力,而不是让经验僵化!而统一的考试正是扼杀了知识的活力,扼杀了文化的精髓 。所以要根除各科目之间致命的分离状况,思想概念犹如一根主线,导引各个科目的彼此融合 。教师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 。其实也就是说,教育者与伟大事物,伟大事物与伟大事物,伟大事物与被教育者的彼此联系 。
所以说文化与专业知识有着截然的不同之处 。文化是思想活动,所谓思想,是包含着智力、情感认知能力的关系,所谓利用、证明、检验,与其他思想的有机融合,都是在展开这个关系,将生活融入 。即使是专业化,也是有文化背景的 。
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精神活动特质中最朴素简约的特质——风格 。对教育而言,风格就是每一个个体所体现出来的自身的独特性 。可体现在细微的一个活动当中,比如课外活动中,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有的天真,有的自然…美术课上,孩子们各自形成的表达风格——写实、抽象、简约等;可体现在一个人个性上的特征倾向,比如内敛渐成的觉察和敏锐、外向渐成的圆润表达等;比如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慢慢形成的专业倾向性,个人在各专业领域体现出来的做事风格、审美特性、思维方式……一切更彰显个人独特性、彰显个人力量感的方面 。怀特海认为在风格之上,知识之上,还有一种东西——力,而风格是力的塑造,是力的约束 。我觉得,正是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力量感,形成的这个“我”,“我”所体现出来的坚定、自信与力量 。这个“我”就是现在,包含着全部的存在,过去的所有 。正如海特还所说“现在包含着一切现在存在的东西 。现在是神圣的基地,因为她就是过去,也是将来 。
通过我的理解,我可以感受到,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大量感受音乐的浪漫阶段 。而浪漫阶段就是孩子直接去感受、体会、领悟,但是这仅仅是去听音乐吗?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这一章中所揭示的.,把音乐仅仅当作一个“东西”或“知识”,不知道它还承载着全部的文化背景 。那么谁会把这个文化背景呈现出来,当然是教师!所以教师要来展现这个文化,让孩子们整体去感受、体会和领悟 。所以教师带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去表现音乐,很多老师就误认为要孩子机械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