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读书笔记如何写?( 八 )


怀特海同时注意到了课程是如何破坏这种节奏的 。他说我们应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其实也就是如在第一章《教育的目的》中所强调的一样,强调课程的整合,但强调贯穿其中的思想概念要少而精 。从婴儿到成年的整个发展时期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期里,课程也体现了从整合到分科再到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 。怀特海说蒙台梭利的成功之处就是承认浪漫期在发展中的地位 。但是蒙台梭利并没有处理好浪漫期感受、感知的多向性,他的教玩具操作是朝向封闭性操作的!但是瑞吉欧课程却又偏向了数理图形方面的循环,而相对忽略了包括文学等在内的艺术方面的循环,课程没有体现了诸多方面的整合 。正如怀特海所说,生命的格格方面,都呈现了“浪漫-精确-整合”的循环反复,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人的发展,万物在这样的循环中诞生 。
在这本书中,令我感触很深的另一点就是关于大学的教育及智慧的培养,怀特海认为大学是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大学教学应使学生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生成智慧人格;大学课程应着眼于融合,使普通教育与专业化教育趋于平衡;大学教师评估在于学术的思想价值,管理上应去“商业化” 。大学是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挣脱与冲破旧有大学的兴盛与繁荣 。怀特海认为,造成这一灾难性后果的症结在于我们对大学在服务于国家时所发挥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认识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新思考、理解与定位,大学何以存在?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过不同的主题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 。洪堡认为:“高等学校的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它们把科学和学问设想为处理最终无穷无尽的任务——它们从事一个不停的探究过程 。低层次的教育提出既定的知识 。……在高层次,教师不是为学生而存在:教师和学生都有理由探求知识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这样不仅可以明确教育目的,更为研究教育提供重要价值 。
“大学是实施教育的机构 。也是进行研究的机构 。但大学之所以存在 。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仅仅向学生们传播知识 。也不在于仅向教师们提供研究的机会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 。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怀特海强调,尽管传授知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职责与使命,但这种传授方式绝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式、程序化、灌输式、模式化的,而应当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师生共处于一个平等、协商、对话、融洽的情境之内,孕育于自由探索精神之中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