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桑黄长什么样,什么是桑黄?有什么营养价值和作用?( 三 )


而人工栽培桑黄菌的生物技术一直到了近几年才获得突破 。另外 , 从桑黄菌的名称和定义的复杂性中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真正的桑黄菌是相当不易的 。
从外形上看,火木层孔菌、鲍氏木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3种真菌的区别并不大,费尽千辛万苦采集而来的子实体 , 只有通过遗传学的严密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是具有抗肿瘤效果的真正桑黄菌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桑黄菌
通俗地说,就是长在桑树上的灵芝 。刚采下来的时候,它是黄色的 。桑黄只有生长在桑树上的才珍贵,采集不易 。桦树、松树、杨树也会长,但那是杨黄、松黄、桦黄,不是桑黄 。桑黄是一种附生于在桑树上的木耳,寄生于树龄20-30年的桑树和阔叶树古木上 。它一旦寄生,就会将寄主的营养全部吸收掉,使宿主逐渐枯死,由此可见它的生命力相当旺盛 。野生桑黄不多见,人工种植更难,它生长十分缓慢,三年才长10公分 。
桑黄的药用价值的重大发现桑黄的使用在中国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尿、健胃、止泻和治疗妇科疾病症 。它的抑制癌症的药用价值是近年来发现的,1968年是个分水岭 。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化学研究部进行动物实验,将180种癌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桑黄对肿瘤的抑制率达到96.7%,这一发现震惊世界,引发世界研究与开发热潮 。目前在日本和韩国,桑黄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期癌症以及防止手术后癌症的转移及复发 。桑黄与抗癌药物并用,以增强抗癌药物的效力,用于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桑黄)也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最早收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 现多为人工栽培 。据我国学者报道,桑耳(学名:鲍氏层孔菌)含有结构极其复杂的多糖物质,除β(1→3)、β(1→6)多糖外 , 还有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墨角藻糖等 。在日本和韩国人工栽培的桑耳成为抢手的抗癌保健产品 。据报道,韩国每千克桑耳市场售价高达2300美元(合人民币1.8万元以上) 。据介绍,口服桑耳水煎液可使肿瘤体积缩小,并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存活率 。

野生桑黄长什么样,什么是桑黄?有什么营养价值和作用?

文章插图
2、如何辨别桑树桑黄桑树桑黄的区分方法是看、尝 。

观察其外观颜色,如果颜色发黑或者呈深褐色,根据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偏差,那就不是《本草纲目》描述的古桑黄的样子 。外观正反两面,年轮方向有规律 , 黄面颜色有金边或者有黄的色泽 。看菌丝体,桑树桑黄肉质丝纹有规律,牛肉丝形 。

首先要注意,由于很多野生杂树黄生长在野外,易受杂菌污染,品尝之前要反复洗干净 , 煮第一遍水倒掉 , 煮第二遍水才可以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