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读后感如何写?( 九 )
注目于菜畦的“碧绿”、桑堪的“紫红”、蜂一与菜花的“金黄”,聆听到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一与“油岭”的低唱 。大自然是如此地吸引儿童,即使身在三味书屋读书心却飞往百草园 。封建教育关住了孩子们的躯体,却关不住他们天真活泼的心灵 。
故乡读后感(二)
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 。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 。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 。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 。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 。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 。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 。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
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 。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 。
《故乡》中,鲁迅不仅点到了家乡的改变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更用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证明一个词——改变 。不论是家乡的改变还是人物的改变,鲁迅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微言大义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句:世上本是无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 。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
鲁迅《故乡》读后感如何写?
寒假中,我接着空余的时间读了一本鲁迅先生的名著——《呐喊》,在《呐喊》中我读到一篇小说——《故乡》,读完《故乡》后,我颇有感触 。
《故乡》这篇小说讲的是鲁迅因为搬家回到了自己离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在故乡中见到了闰土、杨二嫂等人,感到闰土变得麻木了,杨二嫂变得刻薄了,一切都变了 。最后,作者在回去的船上想到“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在《故乡》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人就是闰土,在六年级上学期里,我们曾学过《少年闰土》一文,我们学过的少年闰土见多识广,活波开朗而又机智勇敢,并且还会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等技能,是鲁迅先生的偶像;而我看完《故乡》,里面的中年闰土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中年时的闰土的脸已经灰黄,手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 。儿时的闰土和中年的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