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活动作文如何写?( 六 )


文学即人学,只有在与人民,与自然最贴近的位置,才能感受到那强烈的人文共鸣 。好文章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在实践的苦旅中拾起点滴真切的文思,在山水阡陌之中随手撷取新鲜的感动,连缀成一篇暖烘烘的人文关怀 。
在思想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谛听那哲学的钟磬 。
老庄哲学讲:道存于下 。就是越微末的部分往往是真理最闪耀的所在 。明代王守仁,政治失意,远谪边疆 。穷山恶水,蛮荒寂寞让他不得不拿起犁杖亲自生活,体察生活的苦辣与悲喜,他和贫穷抗争,在失望里挣扎,在痛苦里拼命呼吸,在野性的生命冲撞里坚毅的站立着 。他没有被命运窒息,却低头看见了如故的强大的内心 。他提出了“心学”之说,开程朱理学之后的蔚然新风 。
哲学如同观景,站得越高,看到的定是模糊的烟景 。而亲自深入生活的细节,打开心灵的桎梏,让自由的灵魂匍匐在大地之上,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指引,在世事沉浮中体味感悟,在千帆过后的一片白蘋秋水间沉淀自己练达成熟的内心,这才是哲学的态度 。
在国家复兴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实现那雄浑的大梦 。
在战火纷飞之时,中华大地上有过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刻讨论 。中国的有识之士没有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用血肉模糊的手掌托着刻线磨灭的指南针,在荆棘之间艰苦开路,耳闻外寇野狼嗜血的嚎叫,眼观四周凋敝的世道,却从未呻吟过行路难 。他们实践,他们探索,他们成功,他们失败,他们血洒法场,他们凯旋归来,他们终于在成败云烟散尽后,把一份留着血迹和泪痕的泛黄地图交给中华雄师 。
国家发展要符合国家的特质,要与文化同气连枝 。顺畅协调的政令来自于对本国的悉心观察和准确的把握 。优秀的政治家一定会在寻常百姓家中为国冥思苦想 。因此中国腾飞的力量就潜藏在神州沃土之下,等着我们每一个人躬行着寻觅,虔诚地挖掘 。
勿使奇思成笑谭,躬行苦旅踏千山 。一脉执念长情,定须踽踽独行 。
1
沐 水 乘 风
11级9班张天曦
在方形的教室里,我们是否也应去体会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的乐趣?
——题记
一屋一师,一课一门的日子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便是中国的教育 。日日夜夜,沉浸于书中,看着方形的文字,拘束在前人的窠臼中,这便是当今中国的学生 。为什么定要等到二十岁后,才能享受真正的知识与人生?是人也,当沐水乘风,游历于江湖 。
古之从师者,不拘于浅浅的讲授,不拘于一屋一室之限 。从师表伊始,孔子便为后之为师者留下了榜样 。“吾与点也”,一句简单的赞许便是道出了师者传道授业的真谛 。为师之人,当许学生以真知,当肆学生于自然,当任学生以遨游 。不去追寻大同的理想,也可走出教室,于天地之间找寻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