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活动作文如何写?( 七 )


后之岳麓书院,二程之理,便可在游学讲历之风,沐得理学精粹 。
今之从师者,亦有不行之既成之“大道”,以求真知者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身为美国两院院士,鼓励中国的生科爱好者走出前人的圈囿,以真知酌见得自我之提升 。
郑渊洁拒使其子从义务教育,18岁成人便不再管教,亦成人之大理也 。
我想,身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者,既然我们明智地汲取了“科举”的优点,为何反不能如古人一样,借历史仅为图创新,复古礼且为创今朝 。游与天地之间,沐自然之汤汤之水,冯造化之徐徐之风,游学求知呢?中国的教育又何为不能在奠基夯实之时一跃而成世界之榜样乎?
于是时,有人已开始率“未冠者”行于乡野自然之中,复游学之趣 。游学固然是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法,斡旋于课堂内外,使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 。可是,仅仅是这样,便足够了吗?
游学,是一种新的想法,但它仅仅是想法,那些实践者们,难道真的可以达到古之圣贤的目的吗?真的能够接触中国模式教育之弊吗?我们所说的且行且思又可以得到怎样的成效呢?恐怕如果继续这样的话,高兴的不应是教师与学生,而是那些挖掘游学商业价值的人们 。
沐水,当沐清沥自然之水;乘风当乘纯洁淡雅之风 。真正的教育,当以天地为课堂,在既成的知识之间,培养学生自我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挖取想要的,给予他们自己探索的机会 。真正的游学,会是一次次全新的穿梭与探求,也必将达到我们的期冀 。
沐水乘风,如曾晳一样,与老师或与弟子坐在自己的世界,勾画自己的世界,挖掘自己的世界 。
行将作止的模式教育,也将为后之学者,作出一部靓丽的诗篇 。同后世教育一起,顺乎山水之间,留下记忆,留下痕迹 。教育之兴,可待矣!
且行且思
11级9班卢阅孚
站在高山之巅,我以我坚实的足迹,丈量大地的巍峨;行走天地之间,我以我自由的灵魂,漫步思想的圣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脚步漫游世界,以思想遨游天空 。且行 。且思 。
或许我的身体束缚了我的脚步,但我的思想早已冲出这重重桎梏;或许我的目光所及尽是苍茫之疮痍,但我的双脚定将引我走向这九州八荒 。
且行且思,思他人之不能思,行他人之无处行 。
思而不行,殆而无获 。
树影摇曳,那是大地的太息;风声沙沙,那是天空的慨叹 。独坐幽篁里的你,王阳明,怎知自己正是那群竹的笑柄?三日的苦修让你一无所获,长久的格物使你身心俱疲,高喊着“格物致知”口号的你,在这竹林之中,格出的只有身体的病痛,和眼中那残存的不甘 。
“思而不学则殆 。”岂止是学,若思而不行,也亦殆矣!我思故我在,无行则无获,而其身犹不解矣,且身心俱敝,岂不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