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活动作文如何写?( 八 )


行而不思,愚之甚矣 。
大雨滂沱,那是上天的泣涕;青砖呕哑,那是岁月的悲啼 。当长城的方砖被标价刻字,当沉睡的古迹已人声鼎沸,当“到此一游”被学者们叹惋——他们,旅游者们,明文的规定阻挡不了他们抬起手中的笔,不痛不痒的处罚牵绊不了他们迈进的足——就这样,就这样,举起手中的相机,他们拍下的只有自己的洋相 。
“行成于思毁于随 。”而现如今将出游视为成长之行的又有几何!行之为行,不在区区之合影,无论所谓刻字留念 。行者,使心与身并驾齐驱也 。只有心灵跟上脚步,你的足迹才会给心灵更多成长的理由 。
且行且思,以游无穷 。
摇扇不语,那是哂笑的宋荣;踏花而过,那是御风的列子 。我,微命三尺,书生一介 。高三的现实使我跻身书山题海,遨游诸子百家 。虽然不能踏徽杭之古道,访齐鲁以寻根,然我之思想早已将这万水千山走遍,走遍春夏秋冬 。
或许我们的足迹不能遍布世界,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畅游宇内;且行且思,行于心,故人之无处行也;而思于天地,人之不能思也 。故夫思于天地,则行于天地,行非足之行,思亦非神之思,乘宇内之正气浩然而游于无穷者,此言得也 。
思而不行,而滞于心者,殆矣; 行而不思,而缓于心者,愚矣;
且行且思,思于无穷而行无穷,而敏于心,乐于心者,不亦说乎?
2
行 思
11级12班 刘允轲
形在魏阙之下,心存江海之上 。
且行且思,由行至思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行万里路,思百代过客、千年文化 。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
上海师生同追远、拜谒,去探求千年文化之旅,挣脱书本的束缚 。行思之道,拓宽久浸书本的学生,对中华文化魅力的探思 。放下书本,行之思之,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性格的提升 。
行之且思益,创游学风尚 。
古有苏辙游于太学,访泰山、嵩山之妙,阅洞庭、鄱阳之美 。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苏辙为学严谨,读书万卷,然而走出家门,访名山大川之时,才发觉自己所知甚少 。通过游学,至使他对自然、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思考,才有后日文章精妙之思、行文脱俗之理 。
阅乔岳以培形楼,酌沧波以喻畎浍 。正是由于行千山、走万川,才使东坡对人生思考揆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见解 。正由于行思之妙,创一代游学风尚 。
行之且思学,创文化价值 。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 。在讲学过程中,孔子也历经对文化的思考过程 。正是他对游学出于传播思想的前提下,游学后竞发现文化价值之深、之切 。回鲁后,潜心研究尧舜、商周文化,编《中庸》、撰《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