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12)

《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 。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孩子们就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 。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板书:
别的小朋友 司马光
慌 不慌
(吓哭了,举、砸 叫着喊着找大人)
通过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当时的反应的比较,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经过讨论:
方法1:我叫小伙伴们一起把水缸推倒 。
生1:可是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们只有几个小朋友的,推不动的 。
生2:而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哪还有力气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找跟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
生3:他们在花园里玩,不一定有绳子的,有可能等绳子找到了,那个小伙伴也淹死了 。
生4:而且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给他绳子他不一定抓得到 。
孩子们还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
就这样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觉得还是司马光的方法最好!这样,难点也就基本解决了 。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统编教材的编排很好的帮助老师们来解决了这个难点 。统编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时候,从学生儿时就熟知的历史故事为出发点,引入文言文故事 。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这个故事有了了解 。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去理解文章意思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特别是不少孩子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就能够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为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非常轻松 。使得本来应该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为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文字 。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 。不少孩子对此也产生了兴趣 。
记得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对比一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特点的时候 。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丰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第一次对文言文有了了解,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去读其他的文言小故事 。所以我觉得,统编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时候,还是做了深入的考虑,结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确是不错的教材,这是从教材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