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怎么写?

《草船借箭》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 。课文描述了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 挫败了周瑜 , 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 。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 。课文描述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干 , 以“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难题陷害孔明 。而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 挫败了周瑜 , 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一、发散思维 , 勇于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 , 选取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
1、情境采访 , 深化认识:
如 , 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采访人员采访“孔明”:“孔明先生 , 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 , 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 , 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 , 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
2、作业设计 , 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 , 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 , 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 , 曹操的谨慎多疑 , 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 , 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透过语言 , 能帮忙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 , 如果周瑜刁难的是武松 , 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 , 让学生有了十分大的拓展想象空间 , 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
二、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 , 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 体会人物内心 , 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 。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主角朗读第二自然段 , 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 。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期望学生能够透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 , 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 , 议论纷纷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此时 , 课堂的气氛到达了最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