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怎么写?( 五 )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 , 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 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 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 , 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
《月夜忆舍弟》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 , 驻防 。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 , 就开始宵禁 。
边秋:一作“秋边” , 秋天的边地 , 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 , 家园无存 , 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
长:一直 , 老是 。
达:到 。
况乃:何况是 。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
《月夜忆舍弟》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 , 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 , 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 , 不落俗套 , 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 , 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 , 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 , 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 , 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 , 写出所见;戍鼓雁声 , 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 , 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 , 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 , 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 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 , 既写景 , 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 , 清露盈盈 , 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写景 , 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 , 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 本无差别 , 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 , 偏要说得那么肯定 , 不容质疑 。然而 ,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 , 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 , 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 , 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 , “故乡月明” , 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 , 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 , 多离析或倒句 , 则语健而体峻 , 意亦深稳 。”(《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