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维怎么写?(15)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
《天平山中》创作背景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 。元末,为避乱世,诗人曾隐居于故乡,这首诗便是诗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

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维怎么写?


原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
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 。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
“涧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绝人世的幽独清苦生活 。
荆薪:柴草 。
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 。
风雨夕:风雨之夜 。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
涧:山间流水的沟 。
束:捆 。
空山:空寂的深山 。
行迹:来去的踪迹 。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诗乍看没什么惊人之句,好像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 。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 。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 。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 。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 。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 。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 。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 。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 。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 。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 。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