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有没有?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有没有?


原文:
平林漠漠烟如织 ,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 ,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译文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 , 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 , 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 , 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
注释
⑴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 , 复不知何人所撰 。魏道辅泰见而爱之 。后至长沙 , 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 , 乃知李白所作 。⑵平林:平展的树林 。漠漠;迷蒙貌 。⑶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 。一说“伤心”表示程度 , 与“极”同义 。⑷暝色:夜色 。⑸玉阶:阶之美称 。一作“玉梯” 。伫立:久立 。⑹归程:归途 。⑺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 , 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 五里设一短亭 。亭 , 《释名》卷五:亭 , 停也 , 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
赏析:
此词可看作是一首怀人之作 , 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 , 平林秋山 , 横亘天末 , 凝望之际 , 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 , “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 , 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 , 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 , 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 , 主观色彩很重 , 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 , 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 , 用一“入”字由远而近 , 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 , 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 , 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 , 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 , 所见不同 , 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 , 未免恋恋不返 。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 。庾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 , 长亭短亭”之语 。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 , 不但说明归程遥远 , 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 , 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 , 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