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15)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 。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 。第三段至此结束 。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伦理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 。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 。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 。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脱化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 。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 。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 。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 。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
赏析二: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 。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