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19)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除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
附录: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长於无祸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 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