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五 )


前三十年,一个普通农民,生养四五个孩子,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孩子读书成家,虽困难,却也过得去 。然而经过现代科技化的洗礼后,一家有时候连一个孩也养不起 。
人类奋斗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不只是我们普通民众不清楚,恐怕就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也很迷茫 。
老子云:“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说白点,就是人间的利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会连连发生 。
文学就应该取材于社会,指引于大众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像一棵参天大树 。只有大树的根系植根于大地的深处,吸取足够的养分,才能换来树冠的枝盛叶茂 。
殷切盼望,费先生"这不算是完稿,也不能算是定稿,只是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的创作风格,得以延续,探索、引导中华文明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前进 。

《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乡土性,这是整篇文章的基础 。正是在乡土性的基础之上,延伸开来得出了很多结论 。乡村社会的乡土性导致了不流动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乡土社会的特性:礼俗社会,文字的相对不重要性,差序格局,无讼无政,家族的基本结构,血缘社会等等 。整篇文章是一种横向思维的视野,将乡土社会不同部分的不同特性以此剖析 。《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学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要了解日本文化很多人会去读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而要了解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则离不开这本《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根据他于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课内容整理出来的书,37年后的1984年由三联书店重刊 。主要依据当时乡土社会的人际生存现状、社会结构、交往方式等,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完成 。该书中的乡土中国,其实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各种元素,再看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可以发现费老的很多说法如今仍然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费老笔下的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这个圈子具有伸缩能力,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能放就放,能伸能缩 。这是自我主义产生的源泉,也是中国小农意识、自私自利产生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中国人在国际友人眼中永远顶着“自私”的帽子,没有集体、国家意识,永远想着自己及小家的利益 。因此他们只扫自家房前雪,他们为一己之利损害大家的利益,他们目光短促、心胸狭隘,他们不顾天下苍生只顾自己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