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的是乌鸦读后感1000字( 八 )


《路上的恐慌》有种再现了《圣经》中大卫逃难,不断逃避扫罗追杀的画面,大卫是一个战士,却也无数次祷告,将自己被追杀的恐慌交托给上帝 。“都醒醒啊,有仗要打了 。”就是游击队员在战争中行军的记忆,虽然琐碎,却无比真实,危险时时都将发生,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将自己曾经的心境表达了出来 。
揭开封皮,没错,就是那只来临的乌鸦
饥荒的河谷,可以看到无助的民众等待面包,耳聋的老人带着倔强的骡子,为整个村庄的人寻找面包,每天穿过枪林弹雨,用生命带回的面包 。最后老人和倔强的骡子都被黑衫军打死了,人们埋了老汉、吃了骡子的硬肉 。不可抗的命运,或有人挺身而出,或集体面对死亡 。是生存还是毁灭,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 。
书中也多次提到“蛇皮”,似乎是背叛者的符号,在动荡的年代,如间谍一般生存着,为了苟活,出卖了许多人,将人送进了棺材里 。“蛇皮”看似弱小,却隐藏着罪恶,有时和监狱里的人打成一片,有时又成为了审讯者 。作者也常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因为选择生存,而背叛信仰、出卖他人 。虽然所处的年代不一样,但却面临着相同的挑战 。
《最后来的是乌鸦》读后感(七):乌鸦飞来之后,世界又是一片寂静祥和!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 。24岁之际的他于19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便一炮而红 。1952年完成了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中篇《分成两半的子爵》,这部小说同后来写的《树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合辑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 。20世纪70年代他又相继创作了三部具有后现代派创作风格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古堡》,以及 《寒冬夜行人》等,此外,他还搜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话》 。1985年9月卡尔维诺因突患脑溢血在意大利逝世,终年62岁,并与同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 。
20世纪50年代起,卡尔维诺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作小说,或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的种种荒谬滑稽 。1949年问世的题材多样的短篇小说集《最后来的是乌鸦》,囊括了卡尔维诺从1945年至1948年期间写的三十篇短篇小说,所收作品既有童话和传奇色彩,又含有特定的现实意义;既有浓厚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三个主题上的创作主线:第一条是“抵抗运动”主线,读起来像是悬念奇遇或恐怖冒险小说;第二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流浪汉冒险题材;而在第三条主线中,利古里亚海岸的景色占主导地位,那里满是年轻人、少年和动物,好似一种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记忆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