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的是乌鸦读后感1000字(12)


《一个下午,亚当》《装螃蟹的船》《被施了魔法的花园》《荒地上的男人》《主人的眼睛》《懒儿子》《与一个牧羊人共进午餐》《巴尼亚斯科兄弟》《路上的恐慌》《去指挥部》《最后来的是乌鸦》《三个人中的一个仍然活着》《牲口林》《雷区》《糕点店里的盗窃案》《美元和老妓女》《一个士兵的奇遇》《像狗一样睡觉》《猫和警察》
那么,没有收入《短篇小说集》的11篇则是:
《秃枝上的拂晓》《父传子承》《蜂房之屋》《血液里的同一种东西》《在酒店里等死》《营房里的焦虑》《贝维拉河谷的饥荒》《食堂见闻》《十一月的欲望》《法官的绞刑》《谁把地雷丢进了海里?》
显然,这11篇就是卡尔维诺不那么满意的作品,所谓“少作必悔”,作品多了以后,他可能不再想让人看到这些 。不过,这十一篇在卡尔维诺心中也不是同样的不满意,它们也有等差 。这可以从1969年版《最后来的是乌鸦》看出来 。1969年版虽然是1949年版的再版,但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它替换了1949年版中的5篇,实际上也相当于一个新选本 。
“一九六九年版前言”中,卡尔维诺详述了这一版对于1949年版替换的5篇,为:
《秃枝上的拂晓》《父传子承》《血液里的同一种东西》《在酒店里等死》《营房里的焦虑》
这5篇也都在上面所列的未收入《短篇小说集》的11篇之中,可以说是在1958年的选本出版十年后,作者又做出的另一次选择 。这次选择要比十年前来得温柔一些,当然有同一部书再版的继承性上的考虑,大概也表现出作者面对过去更加宽容 。显然相对于其他6篇,卡尔维诺对替换的这5篇更加不满意 。卡尔维诺说“那几篇在风格上显得格格不入”,“三个短篇(《营房里的焦虑》《血液里的同一种东西》《在酒店里等死》),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第一批作品,那是给刚刚结束的经历找出其特定叙述方式的尝试,其时我的回忆还太情绪化;一九四六年的两个短篇也是这样(《秃枝上的拂晓》《父传子承》),不过这两篇更倾向于一种具有博物主义风格的乡村地方主义 。”
二、关于分类:
在“一九六九年版前言”中,卡尔维诺还为该版的30篇小说分了类,“突出我那些年在三个主题上的创作主线” 。下面基本就是抄录,因为我很喜欢,也觉得这些挺有用 。
“第一个是抵抗运动的主线(或者也可以说是战争篇或暴力篇),读起来像是悬念奇遇或恐怖冒险小说,那个年代我们很多作家都是这种叙述风格 。”(从这里看,卡尔维诺所谓的“风格”实际是包含内容、主题在内的 。)
这一部分包括《路上的恐慌》《去指挥部》《最后来的是乌鸦》《三个人中的一个仍然活着》《牲口林》《雷区》《贝维拉河谷的饥荒》(以及1969年版替入的《不可信的村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