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的是乌鸦读后感1000字(13)


“第二条主线在那几年的叙述风格中也很普遍,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浪汉冒险题材,说的都是一些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物,谈的都是他们生理上的基本需求 。”
这部分包括《食堂见闻》《糕点店里的盗窃案》《美元和老妓女》《一个士兵的奇遇》《像狗一样睡觉》《十一月的欲望》(以及1969年版替入的《你这样下去就不错》《一张过渡床》) 。
“在第三条主线中,利古里亚海岸的景色占主导地位,那里满是年轻人、少年和动物,好似一种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记忆文学’ 。”
这一部分包括《一个下午,亚当》《装螃蟹的船》《被施了魔法的花园》《荒地上的男人》《主人的眼睛》《懒儿子》《与一个牧羊人共进午餐》《巴尼亚斯科兄弟》《蜂房之屋》(以及1969年版替换入的《好游戏玩不长》《大鱼,小鱼》) 。
还有第四部分,“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间写的三个短篇,也就是第一版小说集结尾的那三篇,也放在了这一版的最后一部分,因为比起其他短篇,在这三篇小说中的政治寓言意图压过了直接观察和描写 。这些‘过时’的短篇(或者也许,说到底整本书也是这样),在今天读起来,可以作为一种带有新表现主义意味的文献,这在那些年间意大利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是很常见的 。”
这三篇是《法官的绞刑》《猫和警察》《谁把地雷丢进了海里?》 。卡尔维诺认为这三篇是“过时”的,除了《猫和警察》,另两篇都没被收入《短篇小说集》中 。
至于被1969年版替换掉的那5篇能否纳入上面的分类,我觉得够呛 。虽然从题材上看,可以勉强归入第一部分(《营房里的焦虑》《血液里的同一种东西》《在酒店里等死》)和第三部分(《秃枝上的拂晓》《父传子承》),但阅读下来,你就会感觉差异相当大,正如卡尔维诺所言“格格不入” 。卡尔维诺所分的每一类,内部都有强烈的一致性,而整体上更有其一致性 。卡尔维诺不愿意与现实离得那么近,不愿意那么执着,或者说是黏着,过于现实就意味着会“过时” 。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性和普遍性,带着距离感,还有更重要的,是趣味和想象力,不管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忧虑的,都必须是有趣的 。
三、关于中文版的修订
虽然新版《最后来的是乌鸦》中有19篇都出现在译林之前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中,是同一位译者马小漠,但这些篇目并非照录之前的译文,而是有所修订 。这也可能是原著不同版本有所修订,也可能是译者对自己译文的重新修订,以及编辑的润色,我感觉应该主要是后者 。
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是篇目标题的修订,有5篇:
《被施了魔的花园》改为《被施了魔法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