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读后感摘抄( 九 )


按照霍夫斯塔特的定义,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因为许多读书人只是“以理念为生,而不是为理念而生” 。
正如上面所说,知识分子的标志在于独立思考,保持怀疑 。
从定义上来看,知识分子和反智主义似乎是截然对立的 。但事实上,反智主义并非一定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它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莫比乌斯环,在某个临界状态二者可以完成转化,而非截然对立 。
因此上面才会说,“很少有知识分子没经历过片刻的反智主义”,“反智主义不是单一的主张,而是相互联系的观点的混合体 。”
正如书名所说,本书所讨论的是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
这种讨论很容易让人认为,反智主义是美国独有的一种思想论调 。
霍夫斯塔特自己大概也意识到了,他的这些研究很容易会授人以柄,所以他才会在书中说,“我们无法避免外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家出于其他目的对这种自我批评加以利用” 。
霍夫斯塔特在本书中所进行的是一场自我批评,是诚实地陈述事实,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反智主义”,而不是“美国生活” 。
霍夫斯塔特在本书中从宗教、政治、商业文化和教育这四个领域来讨论反智主义对美国生活的影响 。
反智主义在美国由来已久,但美国建国之初,智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成问题,知识分子在那个时候可以成为政治领袖 。
但随后变化发生了,在此后的历史中,知识分子的地位日渐尴尬,正如书中所说,在美国绝大多数政治历史中,知识分子“多半是局外人、仆人或替罪羊” 。
知识分子的日渐衰落见证了反智主义在美国政治历史中的胜利 。当然,随着历史的进步,知识分子曾得到过重回政治核心地位的机会,然而这并非是知识分子的成功,而是权力凌驾于智识的例证 。智识之所以能够重新得到重视,原因在于它能够服务于变革 。
反智主义不仅在政治历史中重复上演,在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颇具影响力的反智运动 。
在教育领域的反智运动中,对于正规教育的敌意常常来自于经验崇拜 。
根据经验崇拜的原则,年轻人应该尽早接受“与劳苦相伴的日常生活的训练”,而正规学业会耽误这个过程 。
这种经验崇拜原则让教育的理性荡然无存,反智主义再次挫败了智识主义,并且还是在智识主义最根本的领域 。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的盛行似乎也能证明其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对于反智主义,我们能做的不是彻底根除,而只是保持警惕 。
书中的一个观点证明了这一点:“智识类教育仅对少数人有意义,在绝大多数人身上,特殊的智识兴趣并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