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英国的社会阶级读后感摘抄( 六 )


“拥有资本的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化自己的优势 。”
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作用不言而喻 ,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其著作《精英的傲慢》里提到 , 对优绩制的信仰使得“精英们”利用金钱、动用人脉 , 为自己的子女购买进入顶尖大学(文化资本)的门票(包括合规与违规的) 。
但处于信息时代 , 知识垄断变得不再容易 , 各行各业的人各显神通 , 像曾经被轻视的说唱、单口喜剧等艺术形式被搬上荧幕 , 也均在全球掀起热潮并被广泛接受 。
前些日子广泛引起讨论的“农民工陈直与海德格尔”也让我们看到曾经被视作高雅的、晦涩或艰深的领域 , 也不再能轻易将普通人拒之门外 。牛津大学辩论社还有一道反响热烈的辩题是讨论莎士比亚与KanyeWest谁更具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媒体设备的普及 , 不仅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 也让小众文化走向大众 , 它们让世界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 , 柔和了延续多年来王室贵族的阳春白雪与民间的下里巴人的界线 。
不过数据也显示 , 精英阶级、世家中产阶级、技术型中产阶级、新型富有工作者、传统型劳动阶级、新兴服务业工作者、不稳定型无产者这七大阶级中 , 精英阶级拥有最多的经济资本 , 也拥有数量最多的文化资本与广泛的社会网络 。而不稳定无产者则是这三种资本的持有量最低的群体 。
中间的五个群体的关系相对来说更为错综复杂 , 年龄在其中表现出与阶级的关联也更突出 , 例如年轻群体更倾向于倡导新兴文化 。
但这三种资本间确实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
最后一个要讨论的主要因素是地域 。
“阶级是地域性的 , 资本在特定地点积累、储存、传输和交换 。”
依我看来 , 以地域划分阶级暗含着巨大的风险 , 可能会加剧地域歧视 , 就好像采访人员欧文·琼斯所言 , “工人阶级不仅更普遍地成为公众想象中的蔑视对象 , 还延伸到他们所居住的地方 。”这也是反对阶级概念的人常常抱有的理由 , 阶级没有让人团结起来而是走向分裂 。
但不得不承认其有合乎理性的部分 。即便不看书中列举英国城区的各项统计数据 , 以日常经验 , 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不仅经济发达 , 其医疗资源、教育文化、人才(特别是显性能够衡量的学历、职称方面的人)聚集人数比例相对其他城市来说都是遥遥领先的 。
群聚效应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精英/人才/资源在一个地方到达一定量时 , 能够成为吸引精英/人才/资源到这儿来的动力 。人们在这里建立社交网络 , 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等 , 再次巩固该地理位置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