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五 )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 。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 。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 。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 。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 。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 。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 。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 。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

《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山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古诗简介
《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一说张继)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 。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 。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 。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翻译/译文
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 。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
注释
⑴过山农家:一本题为“山家”,说为张继所作 。过:拜访,访问 。
⑵嗔:嫌怨 。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焙:用微火烘 。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 。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 。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