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六 )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 。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 。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 。“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 。“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 。“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 。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 。“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 。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 。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 。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
前两句可以说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 。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 。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 。后一幅“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 。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 。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 。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 。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 。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 。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 。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 。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 。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 。如此本色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 。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 。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