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精选( 四 )


彼时虽然正值兵荒马乱的的风云年代,义和团的这把野火在北方正如火如荼,但是“天高皇帝远”的成都,不仅远离清廷,也尚未受到这场风雨的波及 。
成都的茶馆是男人们的天下,女人,尤其是中上等人家的女人,是绝不会出现在这里的,所以茶馆中闲聊的话题除了一些左邻右舍的家长里短,更是少不了时政 。
然而这样悠闲的画面却因时代的动荡和风云变幻而染上了一抹艰辛与无奈的阴霾色彩,王笛在这里巧妙的将“茶馆”作为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见证者和观察者的角色,一句“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开始的茶馆生活,既是过去传统生活方式的继续,亦是未来50年那充满艰辛、动荡、无奈、惶惶不可终日经历的开端”,满是叹息之情的同时,也完美地将内容过渡到晚晴和国民时期动荡不安的近现代社会当中来,并且以茶馆作为观察成都的“显微镜”,也把茶馆视作城市社会的一个“细胞”,从而隐藏于揭秘微观世界里包罗万象的广袤社会空间 。
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相连的公共空间之一,茶馆中发生的事情、讨论的话题、走过的历史岁月,其实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着成都这个城市的社会状况及其居民的生活方式 。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改良与现代化进程却在无形之中加强了国家角色的同时,也削弱着地方文化,而此时看似毫不起眼的一间间小小茶馆,却凭借着它们坚韧、灵活的特性,充当起“对抗国家权力和现代化所推行的国家文化的同一模式”的重要角色 。
我们刚才提到,战争的阴云也同样笼罩着成都,可实际上,相较于很多其他城市来说,即便是残酷的战争也并没有让成都的生活方式发生太多、太大的变化,很多来到成都的外乡人更是因此而对这里情有独钟 。
这样放松、悠闲、备受人们喜爱的茶馆,也曾经引起过巨大的争议,20世纪上半叶,当地推行城市改良、反大众文化的精英们视之为“落后”生活的代表方式,战争的到来更是让人们一度以“吃茶”为自私麻木的表现,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到后来外来文化的侵入,很多人渐渐觉得喝咖啡才“时髦”,去茶馆那简直太落伍了,反而一直以来倒是外乡人更加支持、欣赏和向往这种生活方式 。
“我们吃茶算罪过吗?”关于茶馆的争论声险些掩盖了茶馆生活本身的意义,所幸,虽然时代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成都的茶馆依然欣欣向荣 。
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当中,王笛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中的各个细节面面俱到地讲述了“茶馆”这样一个看似早该被现代化的时代浪潮所“革新”的传统文化,是如何顽强地作为非常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延续下来、并且愈发繁荣的,我们通过那一幕幕具象的画面,看到了一整个城市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