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精选( 九 )


茶馆创造了一种环境,人们可以在那里想待多久便待多久,不用担心自己的外表是否寒酸或腰包是否充实,或行为是否怪异,从一定程度上讲,茶馆是真正的自由世界 。
作者王笛,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提为副教授 。199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2003-2005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2006-2007年度为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研究员 。2009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 。
王笛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从小在成都茶馆氤氲的茶香中蜕变成长,对于成都茶馆历史厚重感的了解,王笛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作为研究茶馆的学者,只有亲身在茶馆文化中沉浸良久,才能有底蕴、有底气说自己能够将成都的茶馆文化归纳总结继而升华 。
王笛说:“现在我的尝试是要把历史的写作回归人文……我是为下层人写历史,为一般民众写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 。”
成都给外地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闲逸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茶馆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光顾茶馆成为很多人一生的日常习惯,因为成都人生来就有一种闲散的脾气,随便什么事都满不在乎,朴实无华之中,带有恬淡、休闲的性格,所以养成了爱上茶馆的习惯 。
位于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馆,已近百年历史,保留了老成都原汁原味的茶馆文化 。每天清晨,晨起锻炼的老头、老太太们,早早地就坐在鹤鸣茶馆,悠闲自在地开始喝茶,开始一天的退休时光 。
曾经有人担忧,成都茶馆在咖啡馆和酒吧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随着老年茶客的退出历史舞台,茶馆也会随之淡然,对此王笛很自信地写道:茶馆实际上是个窗口,虽然是个小的空间,但它反映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茶馆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可以看到大的世界的变化 。
事实证明,王笛对茶馆的研究客观而真实,具有前瞻性的学者眼光,现在成都不仅中年人在空闲的时候,约上三五个朋友到茶馆,一边看着戏一边喝着茶,就是年轻人也会周末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剧本杀,到茶馆的成都人,不仅仅把茶馆喝茶作为日常的消遣方式,茶馆也是多数成都人交流和联络感情的一处绝佳选择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我管世界1900—1950》,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解密的老档案,旧版报纸的新闻报道、民国作家关于茶馆的作品等等二手文献,还原茶馆在1900——1950年期间的社会情景,在这些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作者不断推导得出关于茶馆和社会、茶馆和民众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原茶馆在此期间充当的文化和历史角 。这本书对于普通人了解成都和成都的茶馆,是一个非常便捷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