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首无作祟之物读后感100字( 四 )


所以我对这本小说的评价是:这是一本很好的推理小说,只得推理小说迷一读,但是要说这本小说是“神作”的话还有有些言过其实的 。
《如首无作祟之物》读后感(五):朴素的读后感(有剧透)
最早知道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介绍中有民俗、怪谈、恐怖、怪异、惊悚、超自然,等等,这些词语的时候,并不想看这本书 。因为很久以前看过一本《姑获鸟之夏》,感觉不喜欢,对此类型似乎已经产生了阴影 。后来无意中又发现了“本格推理的无冕之王”一类的字眼,就决定还是读一读吧 。
庆幸的是读的过程并不是太痛苦(相比较《姑获鸟之夏》而言),但是不得不说书中很多地方真的很啰嗦,一些情节的出现,大量的文字叙述,不知道目的何在,比如火车上遇到的两个人,写了整整一个章节,对那个贪吃的胖子做了那么多描写,最后居然真就是个跑龙套的,难道只是为了引出刀城言耶?再比如,那个连环割喉案,凶手居然是那个办案的警察,但是最后也没交代清楚原委 。包括斧高的养母全家被杀,难道都只是为了渲染恐怖诡异的气氛?
不过,这本书本身的构思以及诡计设计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两个案件的关联性以及双重替换,都是非常精巧的构思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本格推理的特点问题,之前看奎因的书也有这种感觉,就是诡计设计的思路确实很精妙,但是总有些不够现实,实操难度很大,或者是会存在一些漏洞和破绽,甚至有一些几乎不太可能实施,有时候更是只字不提具体实施方法 。就这本书而言,在第一个案件中硬伤不算太多,只是斧高当时只有六岁,对于斧高的心理描写,特别是看到长寿郎的裸体后的感想也未免太成熟了吧,而且六岁时候的事情包括细节真的能记这么清楚吗?读起来感觉怪怪的 。在第二个案件中,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就有点多了 。首先,毬子、兰子、长寿郎,因为三人牵扯到尸体身份的互换,三人的血型必须一样,书中写的是同为A型,身高要近似,身材要近似,这三人中两个为女性,一个为男性,这么多一致感觉挺难的,并且毬子在作案时是否确定大家血型是一样的,如果不确定,其实也就是在赌 。第二是时间,兰子从鸟居口到媛神堂大约是十五分钟路程,但是他走了二十五分钟 。具体为五点警察在东鸟居口见到了兰子,五点十五长寿郎(实际为兰子)在马头观音祠遇害,五点二十五兰子(实际为毬子)到达媛神堂,于是这二十五分钟可以这样分解,前十五分钟,是兰子从鸟居口到马头观音祠,后十分钟时间其实就是毬子见到兰子,先向兰子打听下车以后一路的情况,遇到的人,然后打晕兰子,脱下兰子的衣服,砍了头,把长寿郎和兰子的头藏到兰子的行李包里,换上兰子衣服,在附近森林里丢弃长寿郎和毬子的衣服以及书籍,在手水舍洗掉浓妆,最后带着行李包伪装成兰子走到媛神堂 。要说在十分钟内能做这么多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是毬子杀妙子的动机,书中也写到案件已经过了二十年的追诉期,最多也就是社会的制裁 。但是这个连载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读者推理也类似于一个推理的互动游戏,至于要再杀人吗?总感觉动机有点不够,而且杀人真的那么易如反掌吗?最后就是书中的人物似乎对于死人都无动于衷,看的时候就觉得为什么兰子知道毬子被杀了,还被砍头了,好像很无所谓,和自己无关一样,两人不是有点暧昧关系嘛,不管同性恋异性恋,哪怕是朋友,知道对方被杀了还被砍了头也会很伤心很震惊吧 。当然了,看到最后因为兰子是假的嘛,她就是凶手,所以这个反应也算正常 。但是斧高不是喜欢长寿郎吗,长寿郎死了以后也没感觉他特别的伤心 。里面的所有人物面对身边人的死亡简直比警察都冷静 。此外还有一些不太能理解的地方,比如毬子只是卸了妆,居然见过她的人都不认识她了,以前以为卸妆水是毁容水,没想到清水也能起到这种效果 。还有毬子把两个血淋淋的人头放在行李包里,居然没有血渗出来,斧高还拎过这个包,居然没闻到味道,也没发现异样,要知道兰子的头可是没死透就被砍了,而且时间还不太长,挺新鲜 。此外就是,毬子杀的三个人几乎都是一撞就死或者一击就晕的体质,其中两个还是男性 。再说砍头,没点力气砍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第一次杀人时,被砍掉的头颅下面的榻榻米上都能看到被斧头砍过数次的痕迹,榻榻米表面的蔺草也被劈开了,但是隔壁的人只是听到一声响,就是被害人头撞到柱子的声音,完全没听到砍头的声音,有些不合理 。而且毬子在砍长寿郎的头和兰子的头时不可能一点血也溅不到吧,她看完长寿郎的头以后见了兰子,身上没有一点血吗?如果有兰子见了不起疑心吗?砍兰子头时人都还没完全死透,血溅的肯定更厉害,就算换掉了衣服,脸上,耳朵,脖子等地方一点没有血也不太可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