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睡在哪里:童诗走进大自然读后感摘抄( 九 )


“我从哪儿来”?
“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
诸如此类的问题,大人早已不做思考,可孩子是天然的哲学家呢!他们会主动思考,也会得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答案,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家长要适当加以引导,万事万物加一个为什么,你就会获得更多的答案,万事万物自己思考出一个答案,你将获得一首诗,又或者,把遐思记下来,扩展开,哪怕没有答案,它也是一个不错的诗意的“迷思” 。
以上是创作部分的三首诗,抛砖引玉的同时,希望大家不要被我举的例子局限住,模仿仅仅是获得方式方法的手段之一,扩展也可以是反方向的跨越,在模仿和追随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后半部分,翻译篇 。
翻译篇里,收录了29首来自国外的优秀诗歌 。有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也有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的 。每个国家的诗歌必然有这个国家的特色,但所有的童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必然是有趣的,和孩子心意相通的 。
在这些诗歌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放低身段,尝试和孩子交流,就像我们和孩子说话时一样,我们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 。
又或者,诗人们回到了当初的那个自己,诗人在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一切,诗人或许并没有真正长大,他心灵的一隅,至今仍住着一个纯洁的孩童 。
松树
俄罗斯 伊·托克马科娃
松树们一心想要长到天上,
要把布满阴霾的天空打扫干净,
让它一年到头
都清清朗朗 。
童诗中最常见的就是拟人,这首诗亦是如此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松树们最想做的事,笔直向天的松树和雾霭漫天的天空映入脑海 。所谓意境,就是这样来的,诗人在没有过多表露的同时,我们所读到的,是一股志气,和来自童年的一种淡淡的不能得其所愿的轻愁 。
所以,快快长大吧,我的小松树们,亲爱的孩子们 。
有的诗歌流露出对生命的哲思,比如《蜗牛》这首:
“有人说‘这也叫过日子吗……’
让我换一种活法 。
我不会呀 。”
这首诗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不同的“哲学派别”想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作为蜗牛,是愿意安安静静地生活,按部就班,还是挑战一下自己,挑战极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孩子亦如此 。建议在给孩子读完这首诗后,先别急着下定论,诗歌没有标准答案,感悟没有,生活没有,人生更加没有 。
翻译篇中还有一些睿智的犀利的小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中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在这里,我们不需要给孩子过多的解读,我们更多的是听他讲,他感受到的是什么 。
感受是分层次的,孩子的视角和大人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没有感受到的,或许过几个月便又有变化了,所以,请大人们不要心急 。诗歌是晕染,从创作角度讲如此,从阅读角度讲,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