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清水》读后感精选( 二 )


此后上高中 , 考大学 , 分配工作 , 结婚……每届人生重要关 节点 , 母亲都会向祖师“禀报” , 而我也带着年少时的问题 , 一路求索前行 , 直到 1999 年安溪首办清水祖师学术研讨会 , 我应邀作了篇文章 , 在亲近了解祖师的过程中 , 少年时提出过的问题 , 才有了初步答案 。
对于这篇文章 , 起初我是不甚满意的 , 后来经常看到有人在 文章中引用 , 甚至在台湾一间很小的庙里所编纂的资料册中 , 都 可看到其被引述——我于是进一步想 , 这其实是一本书的框架结构 。
祖师信仰由安溪、闽南向闽省内外、台湾及东南亚等地播迁 ,  其轨迹和闽南人移民的路线、区域重合 , 隐含着闽南人的生活观 和幸福观 。闽南人足迹所至 , 祖师信仰也随之而至 。
借助这种民间信仰的“面相”来观察中国社会 , 特别是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组织形式 , 使我在实地调查中获益良多 。当中 , 既有民间知识的增进 , 也有人生阅历的拓展 , 更有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滋养 。怎样定义、概说祖师信仰文化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但祖师信仰在域外传播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却不容置疑 。
民间信仰是中华文化的内核之一 , 闽南人信仰和奉祀神祇 , 首先是满足现实的生命需要、生活需要 , 其次也是满足心灵需要、终极需要 。这是闽南人造神的原则 。祖师信仰正是按照这一原则造出来的神祇 。
从这个角度看 , 祖师信仰是中华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结 成的文化果实 , 这种果实生动地丰富了中华文化 , 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传播天下 , 具有恒久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
清水岩:枝枝朝北古樟 摄影:刘伯怡(相传为清水祖师生前亲手种植 。)
调查写作期间 , 每一次远行归来 , 我都会上一趟清水岩 , 既是向祖师“报告”阶段成果 , 又期盼祖师“开示”接续行程 。
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 , 这里岩山环立 , 涧泉汇注 , 千百年的樟树、 罗汉松 , 奇花异草、摩崖石刻 , 静静地伫立在清水岩的各个角落 。
菩提如盖 , 法雨飘洒 。
在穿越时空的绿意中 , 清水祖师将我们短暂的一生包融在它的时间之内 , 并在一个更广的时间尺度中庇荫着闽南人 。
面对大殿中静默不语的祖师神像 , 我常想 , 以“清水” 命名一种神灵和信仰的存在 , 展开人、神、自然三者之间的“亲 善关系” , 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