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清水》读后感精选( 六 )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 谢文哲先生的研究关怀、研究视野和研究观点又未曾改变 。他一直将安溪这个“地理载体”作为一种“文化母体” , 孜孜不倦地从铁观音的物性、清水祖师的神性中发掘安溪人的人性 。
2013年 , 因赴安溪开展铁观音调研的机缘与谢文哲先生相识 , 此后 , 不断拜读到他陆续出版的有关安溪的著作 。从这些先后呈现于眼前的富于启迪的文字中 , 我认为他在所关怀的研究对象、涉足的研究范围以及提出的研究观点方面 , 发生了一些变化 。
初识谢文哲先生之时 , 我印象里 , 他是铁观音——这种安溪人创造出的独特物质文化的深度成瘾者、毕恭毕敬的茶礼仪践行者、不遗余力的茶文化阐释者 , 于是 , 有了《茶之原乡》(2013)和《安溪寻茶记》(2014)这两本著作问世 。逐渐地 , 他的关怀从铁观音这种物质文化 , 拓展到“那些不能全部用物质外形表现的民间信仰” ,  所以在《香火:闽南文化札记》这本书里 , 有茶叶的江湖 , 也有与神明共处 , 写物性 , 亦见神性 , “文化”被其赋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 。而《天下清水》这本新作 , 已过渡到“闽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 或许这种关怀在他以村庙、祖祠为戏台、课堂的儿时已埋下伏笔 , 诚如他在《天下清水》的“自序”中所言 , 从初上清水岩跟随母亲拜清水祖师到写作这本书 , 整整用了40年 , 年少时对清水祖师信俗的问题意识 , 始终萦绕、发酵 , 终至成熟 。
最初与谢文哲先生的“田野调查”交汇处是在他的茶室 , 似乎那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茶叶和茶具就是对安溪文化的最好诠释 。后来 , 他带领我寻访清水祖师的故里、祖师巡境仪式上大旗竹的源地、传说中祖师祈雨的龙潭等地 。他从枯坐于书斋、独饮于茶室 , 到“勘踏史记 , 采访耆老” , 在实地调查中使自身的心智和情感不断回到“历史现场” 。
这些“历史现场”起初是孕育铁观音的安溪山头 , 他如同建造马来西亚云顶祖师庙的安溪人林梧桐 , 在“茶之原乡”、在“寻茶记”中捕捉着产生这棵伟大植物的“山岭的脉搏和神韵” 。他又追随清水祖师传道的足迹 , 亲赴永春、南安、晋江、厦门、漳州 , 遍寻祖师宫庙 , 沿着祖师信仰的传播路径 , 周游台岛南北 , 远赴南洋各国 。原本是“守土尽责”安溪文人士绅 , 近年来却一直在“奔向异域的路上” , 从相继出版的几本书的书名变化也可见其研究范围的拓展 , 从安溪 , 到闽南 , 再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