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化课读后感锦集( 七 )


这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思想的特质,这也要求西方文化来到中国时,必须要有所改变,合乎另一种文化性质,才能发生作用 。
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并不是牵扯“德”、“统”,而是要懂得外国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
优秀的文化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更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态度,也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
而中国文化的过去,从文字历史之初到孔子,从孔子到庄子,再从庄子到佛教,再从佛教到西洋文化,这些都伴随着中国文化的日益丰盈 。
从农业制度的衍生,这是中国文化之基础,所以有了家庭、部落,后来有了国家,最终发展为“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 。
可以说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离不开道德观念、文学、哲学和艺术 。比如文学、语言、哲学艺术这些具有民族色彩的东西,并不是空谈,而是要从内到外,从思想到灵魂的全面复苏 。
用转变的思维来看,就是看问题的高度不一样,才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才能具备“浩然正气”,所谓道和朝闻道,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 。
优秀的文化的传承来看,义是道德行为,而浩然正气一方面对于宇宙人生要有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要道德义务要有责任心 。
正所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事情来了,不是看自己是否有理,如果无理就退避三舍,如果有理那么虽千万人我往矣,这就是大勇 。
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道德境界,又具备了天地境界,那么这个人必然是优秀的,而这种优秀的人自然也是受到了优秀文化的滋养,这就是西南联大的魅力,也是西南联大文化课的魅力 。
这就是冯友兰所讲的人生境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世界,而文化将每个人又紧紧凝聚在一起,正如西南联大进行曲一样: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人杰 。
【西南联大文化课读后感锦集】这是文化的魅力,也是西南联大文化课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