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后感怎么写?( 七 )


轻轻合上书本 , 体会于漪老师的心路历程 , 彷佛是在倾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 , 钦佩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信念;钦佩她在被疾病所累 , 仍执着于教育教学 , 身体力行;钦佩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定 , 面对荣誉时的淡然;钦佩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 , 用爱感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 , 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 , 无数次将自己设想在于漪老师当时的处境之中 , 然后询问自己我是否能做到?
这样的想象 , 往往令我无地自容 , 同样为人师表 , 同样热爱教育事业 , 为何我达不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 这样一种高度?我想 , 或许仅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 , 更多的还要有无私、执着与坚持不懈 , 这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 。就像于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讲座上谈到的那样:”要把教学视为“精神成长的过程” , 学做人师 , 首先要不断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 , 讲台无论高低 , 思想必须要有高度 , 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
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 , 交织岁月如歌 。于漪老师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 , 让我肃然起敬 。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 。

《岁月如歌》读后感怎么写?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 ,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 , 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 , 而整本书中我最受到震撼的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胸中有书” , 因为这恰恰是我过去教学工作中的困扰之处 。
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 , 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 , 但总感觉少了一块 。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 , 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 , 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 , 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 , 而于漪老师认为 , 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 , 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 , 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 , 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 , 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 含糊不得 , 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 , 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 , 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 , 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 , 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 拥有健康人格 , 培养其高尚的情操 , 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 , 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 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 , 形成一个序列 , 循序渐进 。例如 , 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 ,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 , 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 。这些阶段目的要求 , 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