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如何写?(11)


《和孩子一起跳舞 :给中国幼教工作者的50封信》简介:
本书收集了著名旅美幼教专家吴放自1999年以来为北京《学前教育》、山东《幼教园地》等期刊撰写的50篇文章 。本书涉及幼儿心理、课程、教学、行为管理、教师发展、家园沟通等各方面,结合作者在中国和美国的幼教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最新的幼教理念,并将其融入到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去,回答了很多老师长期感到困惑的问题 。本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范例,对一线教师和幼教工作者都颇具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 。
《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朱晓岚 寒假里读了吴放著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书中从儿童篇、课程篇、教学篇、行为管理篇、教师发展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纪录了作者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直观而又生动的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击在我心灵深处,使我感触非常深,我想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吧 。
虽然作者远在美国,虽然中美两国的国情、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与教学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都有一个聚集点——孩子的教育,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在工作着 。
《行为管理篇》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允许孩子们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你班上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平时常会犯一些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会犯一些小错误 。”让我想到我班也有一个幼儿正是文中所讲的那样,记得刚刚中班插进来时,他非常好动,总是喜欢这里摸摸,那里挤挤的,平时我行我素,开展活动时也不认真,于是我们开始教育他,他很容易就接受了,但好景不长,没几分钟有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幼儿甚至开始响应他,一起这里摸摸,那里挤挤,再教育他时,又会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那样了 。”我们只知道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了我不一样的想法,当孩子反复出现“问题行为”时,老师不妨自我反省一下,先看看自己的教导方法是不是合适,有时候,只要改变一下方法,效果就可能好得多 。于是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从“值日生”工作做起,给他一些小小的任务,并且要求他不能影响其他的孩子开展各种活动 。在这过程中,他的“问题行为”也慢慢的好转了许多,有时还能成为老师的小帮手 。
儿童是富于想象的 。书中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乔嘉,她每天放学离开幼儿园有一个固定节目,扮演各种角色与母亲游戏,通常是小动物,偶尔也会当一两次其它角色 。这在孩子们的生活里随处可见,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外,孩子也会把各种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对象(即泛灵说),孩子还会将一种物品想象成另一种物品,或者做一个动作来代替 。正是有丰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顺利地游戏,在想象与游戏中,孩子们的身心是愉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