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石头一样读后感精选( 二 )


在近期的一篇介绍作者桑纳的报道中(https://www.topipittori.it/it/topipittori/dipingere-con-l’acqua),文字的作者说桑纳热衷水彩是因为水彩“从不按自己的指令行事” 。大概这种不可思议的叙事流畅性也是被画具指引的吧 。报道中还说桑纳会在用水彩画好后使用手术刀(对,不是刻刀,是手术刀)在纸上刮出痕迹,甚至会把纸划破,在水彩制造出的感伤画面中增添自由与坚实的感觉 。
我们、石头和这本书,炽热、冰冷和色彩斑斓,是每个人的人生,也是整个人类的发展,既参与其中又剥离其外,如此循环往复 。
《像石头一样》读后感(二):像壁画一样震撼的无字绘本
“一群人或许殖民火星,同时另一群人在地上用石头相互攻击 。”周轶君在《中东死生门》的最后写了这样一句话,看完绘本《像石头一样》突然又想起这句 。
对战争感到很无奈,平时都尽量避免这类主题,因为觉得太沉重,可每次看过之后,又觉得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了解身陷其中的人经历的是什么,而不是麻木地无视 。
《像石头一样》从一颗石头的掉落开始,讲述人类自远古到现代的战争史 。
第一次看严肃题材的绘本,先不说内容,就绘画的精美程度,我觉得完全超值了!作者用大色块和简单的线条呈现画面,虽然是水彩画,但整体非常有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就像刻在石窟里的壁画一样震撼!
整部绘本没有一个字,将叙事完全交给画面,表达人类战争的种种演变和残酷 。当人类搬起石头砸向敌人,战争工具和形态就不断在进化,从冷兵器到枪炮,从陆战、海战到空战,从地区战争到世界大战,无休无止 。
《像石头一样》有一个很巧妙的地方,作者不仅从上帝视角描绘宏观的战争,也关注战争中无力的个体 。倒在壕沟里的士兵,开往集中营的火车,在隔离网内望着外面世界的孩子……战争的受害者都是活生生的人,而放眼宇宙太空,地球上的任何纷争都显得如此渺小、幼稚 。
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和平稳定,但隔阂和矛盾仍然存在,隔离墙,核武器,中东难民……人类世界也许从未有一刻不在发生战争吧 。
之前买的一部原版绘本《Sea prayer》,讲的是中东难民主题 。作者创作的动机来源于2015年的叙利亚难民事件,3岁男孩Alan Kurdi渡海逃难,却被大海吞噬了性命,他的尸体则被冲上海岸 。
《像石头一样》也为这个孩子留了一个跨页,他在隔离栏里面,望向海的对岸,不知那里是安全和自由吗?这两本合在一起看,提供了一个现代战争悲剧的两个视角 。
说实话,这类聚焦现实的绘本能被人关注到很不容易,可以成功出版就非常有意义了,而《像石头一样》无论从艺术性还是内容上都很值得一看 。